正值秋老虎發威的時節,日夜溫差大,加上孩童免疫系統未成熟,容易出現感冒發燒情況,許多父母在面對孩童發燒時,最常選擇擦拭酒精來幫孩童退燒,小兒科醫師提醒,這是常見錯誤的退燒方式,應該檢視發燒的三個情況,再進行處置;如果高燒不退,應該立即就醫治療。
退燒迷思 酒精擦拭
小兒科醫師黃立心表示,只要孩童出現發燒徵兆,父母就會擔心發燒對孩童會有不好的結果,會燒壞腦子,以後智力不好、學習不好,所以,唯恐不趕快退燒,體溫會一直上升。因此,常見父母以酒精擦拭孩童額頭或身體,企圖降溫,或認為悶出汗水例如穿更多衣服、加蓋棉被可以退燒,甚至吹電風扇、喝常温可樂等錯誤方式來處理發燒。
更令人擔心的是,有些父母會帶孩童四處就診或購買成藥,並要求醫生給予特效藥迅速退燒,退燒心切的家長認為,孩童體溫恢復正常才能放心,卻忽略可能是孩童體溫過高,而非發燒的可能性。
黃立心醫師呼籲,這一些都是錯誤的退燒方式,孩童有體溫過高的徵兆時,除了從活動力是否變差、是否不舒服、持續性發燒超過38度以上三個原則來確認是否發燒外,不妨先使用退熱貼片、減少衣服等物理性退燒方式減緩孩童體溫,後續保持細心觀察,若體溫不穩定或是高燒不退,必需立即就醫,才是正確的處理發燒方式。
檢視發燒 把握三原則
黃立心醫師表示,發燒時以酒精擦拭,雖然酒精有快速揮發、散熱的功用,但是擦拭在皮膚上,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收縮,反而有礙散熱。若孩童出現發燒徵兆「體溫過高」的狀況,應該先從活動力是否正常、是否有不舒服、是否有持續性發燒超過38度作為觀察孩童是否發燒的原則,而不是依據體溫的高低來判斷。
通常體溫必須高達39-40℃,孩童才會伴隨著全身性的肌肉酸痛及關節疼痛,或者明顯且持續的疲勞與虛弱,甚至伴隨著嚴重的頭痛及持續高燒。
孩子無異狀 可使用退熱貼
孩童因新陳代謝比較快,對冷熱的感受也比較敏感,且孩童抵抗力較低,容易感冒發燒。所以父母們平時除了培養孩童均衡營養、適度運動外,建立正確的退燒觀念,依據檢視發燒的三個原則,若孩童並沒有特別異常狀況,不妨先使用退熱貼片等物理性退燒方式降低體溫,先減緩孩童的發熱狀況。父母也要持續觀察孩童是否有退燒,若發燒持續不穩定,或是高燒不退時,就應立即出門就醫。
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://yahoo.top1health.com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