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傷到肺氣易久咳不止
一般常說的感冒,指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。在急性發炎期間,咽喉因為充血腫脹,大部分的人會感到咽喉疼痛,鼻塞呼吸不順,接著出現大量的黃痰。感冒在中醫裡有分風寒、風熱、風燥、涼燥,不論是哪一種外感,若是傷到肺氣就會引發咳嗽。
等急性發炎過後,咽喉進入修復階段,這時候的咽喉仍有輕度水腫,對溫度及髒空氣的刺激非常敏感。年輕人的修復速度快,可能兩三天就一切如常,隨著年紀漸長,或是很少善待自己呼吸道的人,呼吸道的修復速度越來越慢,讓呼吸道在復原過程中又反覆受傷,就容易轉為內傷咳嗽而久咳難癒。
中醫說「久咳必傷脾及腎」,如果久咳還伴有白痰,出現食慾差、虛汗、頭暈、倦怠等症狀,表示已出現「脾虛」的症狀;如果是年紀比較大的人,甚至有可能咳到出現漏尿、咳喘等「腎虛」的症狀。
咳嗽症狀不同,中醫調理助痊癒臨床上像這樣的例子很多,尤其是從夏季漸入秋冬,天氣偶爾突然變涼,沒注意保暖就感冒了。有些免疫力比較差的人,可能咳嗽都還沒好,又罹患新的感冒,導致整個秋冬季節就在感冒、咳嗽之間不斷循環。
我有個患者是五十歲的林媽媽,身體一向很健康,也沒有氣喘的毛病,卻在今年一個小感冒之後,咳嗽咳了一個多月都還沒好。尤其是外出騎車,或是吃到某些水果、冷飲之後,更是頻頻咳嗽,晚上也咳到沒辦法好好睡覺。
林媽媽到附近耳鼻喉科診所就醫,連續服用了兩週止咳化痰的西藥還是沒改善,甚至還出現了噁心、虛汗、稍動即喘的症狀,於是林媽媽改來找我以中醫調理。
經由診斷,林媽媽感冒初期的症狀是喉嚨乾痛、咳嗽、少量黃白痰、自覺身體燥熱,是屬於「外感涼燥」所傷。之後症狀從喉嚨乾痛轉變為喉嚨乾癢,痰變少了,但是咽喉作癢,咳嗽頻率增加,而且喉嚨一癢就咳到停不下來,已經轉變為「肺陰虧耗」,而且因為一直服用消炎藥物導致噁心、虛汗、稍動即喘等屬於「肺脾氣虛」的症狀。
於是我給予林媽媽服用中藥麥門冬、沙蔘以養陰潤肺,半夏、紫蘇葉以袪痰止咳、降逆止嘔,粉光參以補脾益肺、止汗止喘,加上大棗、粳米以補氣益胃,並且告知禁食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。
服用兩個禮拜的中藥,林媽媽的咳嗽頻率下降,尤其是夜咳的症狀改善,睡得好精神也恢復得快,胃口恢復正常,虛汗的情形也改善,一個月之後,林媽媽終於完全解脫喘咳的困擾。
留言列表